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唯实习生胡倩
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一批“小而精、高起点、重创新、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国内逐步出现。去年,深圳理工大学首次在粤招生;今年,大湾区大学、西湖大学也开启了在粤招生。可以说,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出现,昭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迎来深刻变革。在我国实施“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背景下,新型研究型大学将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样的考生适合这些学校呢?
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哪里?
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五年来,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一批大学迅速组建成立,以院士或者知名学者领衔,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刮起了一股“青春风暴”。这些大学全部以新工科为重点,以“小而精、高起点、重创新、国际化”为办学特色,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力攻克“卡脖子”技术,迅速吸引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新型研究型大学通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前沿领域,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培养体系。”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在采访中曾指出,新型研究型大学成功的突出标志是培养出杰出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作出卓越的社会贡献。“因此,精准的学科定位、深度的产学研融合、高效的成果转化、活跃的创业生态、国际化视野至关重要,旨在最终形成‘教育—科研—产业’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
“小而精”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色。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此前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学校充分发挥‘小而精、研究型’的特色,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学术导师,由包括我在内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员专业自主选择,本科生前期以通识教育为主,后期以专业教育为主。”在西湖大学,学生全员海外交流,每一位学生出国学习一学期;学生自选定学术导师之日起即可进入学术导师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因为我们学生人数较少,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上可支配的资源多,参与实验室的机会多,老师给的自由发挥机会多。”西湖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大一学生林宇(化名)表示。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你会感觉到很有活力。”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郭建鹏曾经走访调研过多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对这些大学所展现出的创新生态印象深刻。“新型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会采取项目式、书院制等形式,比较灵活。此外,它们的办学经费比较充足,生均经费相对较高。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师资方面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其在教师的招聘、评价等方面,都与国际接轨,在产学研融合、创新教育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新型研究型大学?
充分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普遍特点。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高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不可能“批量生产”的,其教育的前提一定是“个性化”,而“个性化”的前提,则是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深理工一直在执行一项‘4+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每周4天在学院学习课程,周五到不同的研究院、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大一期间,学生要完成在6个不同领域实验室的轮转。”樊建平表示,这一政策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圈“转”下来,学生们会接触形形色色的科研人员乃至产业人员,了解到各种科研需求和科技进展,这会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对产业、社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他们的成长。此外,我们实施的书院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身体素质,这些都是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很难实现的。就读于深圳理工大学曙光书院的大一学生丘林沨也表示,学校科研资源丰富,其“4+1”的培养形式,让学生从本科起就有机会进企业或者实验室学习。通过这种模式,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尽管是出于现实需求的考量,然而相比于老牌名校,新型研究型大学人文底蕴的不足也是一个显著的短板。“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于建校历史比较短,缺乏老牌名校在人文方面的熏陶和渲染,没有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所以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工科化比较明显。”郭建鹏指出,从短时间内来看,新型研究型大学或许可以迅速崛起,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文学科的素养仍旧是不可或缺的。而深厚的“文脉”正是老牌名校成为“名校”的原因,新型研究型大学如果想要真正成为“名校”,还需要在人文社科方面深耕。“偏科很难走得远。”
此外,郭建鹏认为,目前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于经费的倾斜和政策的支持崛起很快,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政策红利消失、人才培养饱和的时候,新型研究型大学还能不能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能否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也值得进一步深入观察和研究。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新型研究型大学呢?林宇表示,想要报考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生,最好有一定的竞赛学习经历,或者有比较强的理科学习基础,对科研及理科学习方面比较感兴趣,这就需要有比较强的探索和思维能力。丘林沨建议,若是想要学习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郭建鹏也认为,如果有志于理工科领域研究深造的学生来说,可以优先选择新型研究型大学。“在这里,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郭建鹏如是说。